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和综合的治疗。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卧床休息

在急性期,患者应至少卧床休息至体温恢复正常后3~4周,以减少心脏负担和耗氧量。如果患者出现心脏扩大或并发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后再逐步恢复活动。

2. 镇静及镇痛处理

对于烦躁不安、心前区疼痛、皮肤痛或肌肉痛的患者,可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如苯巴比妥或阿司匹林。必要时可注射吗啡以缓解症状。

3. 控制心力衰竭

如出现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极为敏感,易中毒,推荐使用速效、速排的制剂,如毛花苷C或地高辛,剂量为有效量的1/2~1/3。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应停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长期使用小剂量维持治疗,直到症状明显改善。此外,使用利尿药时需注意补钾,以防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未能控制,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尝试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推荐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天5~10mg/kg)或地塞米松(0.3~0.6mg/kg)。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泼尼松(1~2mg/kg每天),1~2周后逐渐减量。然而,在感染早期一般不宜使用激素,以免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力。

  • 激素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 心肌炎引发心源性休克时,可短期使用。
    • 心肌炎导致新的Ⅲ°房室传导阻滞时,可短期应用。
    • 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肌炎,可在严密监控下试用。

5. 免疫抑制药

在欧美和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泼尼松(强的松)联合或不联合硫唑嘌呤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一般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重症患者。然而,治愈率仅为3.17%,好转率和痊愈率为42.9%,死亡及恶化率为38.1%。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全身感染,因此需谨慎使用。

6. 维生素C的应用

维生素C可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并纠正心源性休克。推荐剂量为100~200mg/(kg·次),加入5%葡萄糖20ml静脉缓慢注射,每日1次,急性期疗程为4周。

7. 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

三磷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和泛癸利酮等药物可用于改善心肌代谢。推荐每日肌注或静脉缓滴极化液。

8. 心肝宝的应用

心肝宝可直接作用于心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推荐剂量为5岁以上儿童4粒/次、每日3次;5岁以下儿童3粒/次、每日3次。通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单独使用效果有限。

9.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急性重症心肌炎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需紧急抢救:

  • 输液:静脉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但需控制速度和总量(每天30~50ml/kg)。
  • 维生素C:每日100~200mg/k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升压药:可使用间羟胺(阿拉明)或多巴胺,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 吸氧和纠正心律失常: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天0.2~0.4mg/kg)。

10. 对症治疗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使用镇静药;如有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干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