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后天性心脏病,其特征为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炎症和纤维变性,可能伴随心肌溶解或坏死。部分患儿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不愈,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较差。
近年来,全国各地报告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例有所增加,但大多数为轻型病例,重症病例较为少见。由于病情轻重不一,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家长普遍担心感冒后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心脏疾病。
多种病毒均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1~6型(CVB1~6型)。此外,研究表明腺病毒也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
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是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情多变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