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方法详解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疾病,常令家长感到焦虑和担忧。该病不仅会给新生儿带来痛苦,也会令家长感到无助。为了帮助更多家庭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方法。

1. 血浆或白蛋白治疗

血浆或白蛋白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从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这种方法通过提供与胆红素结合的白蛋白,降低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 血浆:每次静脉注射25ml(100ml血浆含白蛋白约3g,每1g白蛋白可结合非结合胆红素8.5mg)。
  • 白蛋白:按1g/kg剂量,与25%葡萄糖10~20ml混合后静脉滴注,每天1~2次。

2.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减少溶血,同时还能增强肝细胞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 强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
  • 氢化考地松:每日6~8mg/kg静脉滴注。
  • 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静脉滴注。

注意:如怀疑患儿有感染,应在有效抗感染药物的控制下谨慎使用此类药物。

3. 酶诱导剂治疗

酶诱导剂可通过激活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此外,苯巴比妥还能增加Y蛋白,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 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分三次口服。
  • 尼可杀米:每日100mg/kg,分三次口服。

提示:此类药物需用药2~3天后才会显现疗效,因此应尽早使用。

4. 葡萄糖及碱性溶液治疗

葡萄糖可以为患儿提供热量,支持心、肝、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并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酸中毒会导致血脑屏障开放,使胆红素更容易进入脑组织,因此及时纠正酸中毒尤为重要。

  • 碳酸氢钠剂量计算公式:碱剩余 × 体重(kg) × 0.3。

背景信息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溶血症通常由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导致胎儿红细胞被母体抗体破坏。该病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结论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