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萎缩和肺不张。这种疾病虽然令人担忧,但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及时的治疗,许多患儿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将患儿置于头侧位,以利分泌物流出。同时,需经常清理口咽、鼻咽部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如果分泌物较黏稠,可先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再吸痰。
一旦患儿出现呼气性哗吟,应尽早采用持续鼻塞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够增加肺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血氧分压上升。对于使用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改善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记录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等表现。同时,注意紫绀程度,并听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对于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建议使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及经皮测氧分压。
通过检查肌张力是否低下,分析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评估患儿的精神状态和病情发展。
为患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建议将相对湿度保持在55%左右,使患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之间,以减少氧气消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因其肺发育尚未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难以维持正常张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和先进的呼吸支持设备的应用,NRDS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科学的护理和及时的治疗是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家长和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支持和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