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由于过度保暖或长时间捂闷,导致婴儿出现缺氧、高热、大量出汗、脱水、抽搐昏迷,甚至可能引发呼吸和循环衰竭。
此病多发于冬季,尤其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达到高峰。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若护理不当,最易诱发此症。
婴儿捂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虽简单,但其症状和后果却不可忽视。过度保暖和缺乏新鲜空气是主要诱因,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导致急性症状,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如脑损伤、智力发育迟缓等,甚至危及生命。
立即去除过度保暖的原因,将婴儿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让其呼吸新鲜空气。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垫或温水擦浴,切勿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加重脱水和虚脱。
迅速为婴儿提供氧气,以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缓解缺氧症状。如果出现脑水肿,可考虑高压氧治疗。
高热和大量出汗会导致脱水和酸中毒,应通过静脉补液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衡。
对于出现抽搐的患儿,可使用抗惊厥药物(如安定、鲁米那或水合氯醛)。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等药物,促进脑功能恢复。
家长应避免为婴儿过度保暖,尤其不要将婴儿包裹得过紧或过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婴儿能够呼吸到充足的新鲜空气。医务人员也需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及时诊断和处理以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婴儿捂热综合征虽可预防,但一旦发生需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家长和医务人员的科学护理和及时反应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