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与检查指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的眼部疾病,可能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失明。ROP的发生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发育有关,尤其是过度吸氧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及时筛查和诊断对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
筛查适应症与时间
ROP筛查的主要目标是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以下是筛查的适应症和时间安排:
- 筛查对象: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
- 首次检查时间:建议在婴儿出生后4周进行首次眼底检查。
后续检查频率
| 病变程度 | 检查频率 |
|---|
| 无病变或Ⅰ期病变 | 每两周复查一次,直至病变退行或视网膜血管长至锯齿缘。 |
| 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 | 每周复查一次。 |
| Ⅲ期病变 | 每周复查2~3次。 |
检查方法
ROP筛查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
检查前准备
- 在检查前30分钟,使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散大瞳孔。
- 确保婴儿的生命体征稳定,以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检查过程
- 使用倍诺喜眼水对眼球表面进行麻醉。
- 使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
- 借助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为20~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
- 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因眼心反射引发心动过缓。
检查后注意事项
- 检查后30分钟至2小时内避免进食,体重较小的婴儿禁食时间应更长,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具体操作包括:
- 将增益调整至最大,采用8点位检查法对玻璃体进行全面扫描。
- 衰减增益至正常范围后,观察病变形态的变化。
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保护婴儿的视力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检查流程和频率能够有效降低ROP导致的视力损害风险。
参考文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