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肝脏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常被家长忽视。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以下是关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详细信息。
黄疸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大部分患儿因黄疸而就诊。通常在出生后第1周出现,并持续超过2周,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多数患儿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黄疸会逐渐消退。
患儿的肝脏和脾脏可能肿大,触诊时肝脏通常中度增大,表面光滑,边缘稍钝,而脾脏增大不明显。轻症患儿在经过一般处理后,大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皮肤和巩膜的黄疸逐渐消退,肝脏也会缩小至正常范围,病程一般为4~6周。
患儿出生时大便颜色正常,但随后可能逐渐变为淡黄色或灰白色。这种颜色变化通常不是持续性的,有时会出现少量淡黄色或绿色大便。
由于结合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大部分患儿的尿液呈浓茶样颜色,并可能染黄尿布。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微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症状。由于疾病发展缓慢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家长可能未能及时发现,直到满月或更晚才注意到问题。重症患儿可能表现为严重黄疸、大便呈陶土色、肝脏显著增大(可达肋下5~7cm)、脾脏增大(可达肋下6~7cm)、腹壁静脉怒张、腹水、会阴及下肢水肿,甚至可能发展为肝性脑病或发生大出血、脓毒症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程通常为4~6周。轻症患儿在经过一般治疗后,病情会逐步好转,包括大便颜色恢复正常、黄疸消退、肝脏缩小至正常范围等。重症患儿则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家长需提高警惕,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