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易患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但极为危险的产科并发症,其发病迅速且死亡率极高。了解哪些孕妇更容易患上羊水栓塞,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胎脂或胎便等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导致急性过敏反应、心肺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情况。此病发病率低,但病情凶险,需引起高度重视。
易患羊水栓塞的高危人群
以下是临床上被认为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的孕妇类型:
- 高龄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较高,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 多次生产的产妇:生产次数越多(如三胎及以上),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越高。
- 胎盘早剥的孕妇:胎盘早期剥离会增加羊水中的物质进入母体血液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发病风险。
- 胎儿死亡宫内的孕妇:胎儿在子宫内死亡时间越长,羊水栓塞的风险越高。
- 胎儿窘迫的孕妇:胎儿窘迫时,羊水中常含有胎便,加之强烈的产痛,易诱发羊水栓塞。
- 使用催生素的孕妇:催生素引发的强烈宫缩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概率。
羊水栓塞的临床后果
根据医院统计数据,羊水栓塞的主要致死原因包括:
- 75%的产妇因心脏或肺脏功能受损导致死亡。
- 25%的产妇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死亡。
因此,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迅速解决心肺功能问题,同时处理凝血障碍。
预防羊水栓塞的建议
为了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高危因素。
- 尽量避免高龄妊娠,特别是超过35岁后应更加谨慎。
- 合理使用催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宫缩。
- 对于多次生产的孕妇,应加强监护和分娩管理。
结论
羊水栓塞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产科并发症,但通过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