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应对与处理指南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但需要高度关注的情况,尤其在早产儿中更为多见。这是由于早产儿未足月出生,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本文将从紧急处理措施、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应对新生儿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当监测仪报警提示呼吸暂停时,家长或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 观察患儿状态:首先观察患儿的表现,而非仅关注监测仪。若患儿出现发绀或苍白,应立即给予刺激;若患儿四肢活动正常、面色红润,则可先进行详细检查。
- 记录表现:记录警报时患儿的心率、肤色变化、刺激方式及持续时间等信息。
- 触觉刺激:通过托背、弹足底或轻拍患儿等方式刺激呼吸,对80%~90%的患儿有效。
- 清理呼吸道:若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应轻轻吸引。
- 紧急复苏:在危重患儿床边准备皮囊与面罩,必要时进行加压通气。
紧急处理的具体措施
- 吸氧:根据患儿当前使用的氧浓度(FiO2)进行调整。
- 调整氧浓度:严重发作时可提高FiO2,但应尽快降回原水平,使用脉搏氧饱和监测仪辅助调整。
- 防气道阻塞:确保面罩垂直放置,轻度后仰患儿头部,避免下颌过度受压。
- 通气频率:保持与患儿生理性呼吸频率一致,避免过度通气。
- 避免寒冷刺激:通气时应避免患儿受冷。
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的继续治疗
对于每小时发作2~3次以上、伴有发绀及心动过缓的患儿,应采取以下措施:
1. 确定及治疗原发病因
分析潜在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
- 低氧血症:常见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 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通过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症状。
- 感染:在培养结果未知前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2. 治疗及预防低氧血症
通过增加FiO2至0.25~0.30,使PaO2达到9.32~10.66kPa(70~80mmHg),有效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应避免高氧血症,脉搏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
3. 控制温度及湿度
将环境温度降低至中性温度的低限(体表温度36℃),湿度保持在50%~60%。在小早产儿周围放置隔热罩可减少体温波动。
4. 避免触发反射
避免负压抽吸、颈部过度屈曲等可能引发呼吸暂停的操作,同时确保鼻腔通畅。
5. 增加传入冲动
通过间断的触觉刺激(如敲、摇动、轻拍)或使用振荡水垫,增加前庭感受冲动以减少发作。
6. 辅助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CPAP)可显著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呼吸暂停,可考虑通气支持。
总结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处理需要及时、科学的干预,同时注重预防和护理,以降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参考来源
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WHO(世界卫生组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