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异常出血现象。一般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后会有一定量的流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如果在分娩后两小时以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则被医学界认定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医疗干预,以防止大出血导致严重后果。
为了准确诊断产后出血,医疗人员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腹部按摩子宫,检查子宫的轮廓是否清晰,以及子宫收缩是否有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检查胎盘和胎膜是否完整。如果发现胎盘或胎膜有缺损,需考虑是否有残留在产妇体内。这种残留物可能会引发持续性出血。
检查软产道是否存在损伤,包括宫颈、阴道和会阴部的裂伤。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出血,并需要及时修复。
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标,评估产妇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出血。
一旦确诊为产后出血,医疗团队会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例如,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可能需要使用子宫收缩剂;如果发现胎盘残留,则需要进行清宫手术;软产道裂伤则需进行缝合修复。此外,必要时可能需要输血或输液以补充失血。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可能面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