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阶段与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过程主要分为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和修复两个阶段。ATN的显著特点是肾功能具有可逆性,即通过损伤细胞的恢复、坏死细胞的清除以及细胞再生,最终可以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恢复至正常状态。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共同规律,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以下是各阶段的详细描述:

1. 少尿或无尿期

少尿期的主要特征是尿量显著减少(少于400ml/天),甚至出现无尿(少于100ml/天)。这一阶段的临床表现包括:

  • 全身症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烦躁、乏力、嗜睡及昏迷。
  • 水钠潴留:体内水、钠的蓄积可能导致高血压、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 氮质血症:由于蛋白质代谢产物无法经肾脏排泄,含氮物质在体内积聚,血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严重时可形成尿毒症。
  • 加重因素:感染、损伤或发热会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进一步恶化病情。

2. 多尿期

多尿期是肾功能逐渐恢复的标志,但此阶段仍需警惕相关并发症。其特点和表现包括:

  • 尿量变化:尿量逐渐增多,通常在少尿或无尿后24小时内超过400ml/天,标志多尿期的开始。此阶段可持续约2周,尿量可能成倍增加,甚至达到3~5L/天。
  • 病情变化:尽管尿量增多,但早期尿毒症症状可能未改善,甚至更严重。肾小球滤过率(GFR)仍低于10ml/min,直至尿素氮水平下降后病情才逐渐好转。
  • 电解质紊乱:早期可能出现高钾血症,持续多尿则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失水和低钠血症。
  • 并发症风险:患者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及上消化道出血等。
  • 临床表现:体质虚弱、全身乏力、心悸、气促、消瘦及贫血。

3. 恢复期

恢复期的特点因患者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多尿期持续时间、并发症及年龄等因素而异。主要表现包括:

  • 症状改善:部分患者可能毫无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但也有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弱、乏力及消瘦。
  • 尿量恢复:随着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下降,尿量逐渐恢复至正常。
  • 肾功能恢复:肾小球滤过功能通常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但部分病例可能持续存在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甚至超过1年。
  • 长期影响:若肾功能持续未恢复,可能提示肾脏存在永久性损害。

总结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程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各阶段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重点不同。尽早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