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是许多新妈妈可能面临的问题,中医认为其主要发病机理有两种: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针对这两种情况,中医提供了一些传统的催奶药方和治疗方法,以下为详细解析。
气血虚弱型缺乳通常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因产妇体质本身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所致。乳汁的生成依赖于气血的充盈,当气血不足时,乳汁化生无源,表现为奶量少或完全没有,乳汁清稀,乳房柔软且无胀痛感。此外,产妇可能伴随面色苍白、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症状。
“通乳丹”出自《傅青主女科》,其组方包括以下成分:
现代临床中,为降低成本并减少副作用,常用党参或太子参代替人参,通草代替木通以避免肾脏的不良反应。
肝郁气滞型缺乳可能与产妇产后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或抑郁体质有关。其临床表现包括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低热等,舌苔多呈薄黄。
“下乳涌泉散”出自《清太医院配方》,其组方包括以下14味药材:
此方具有通络、行气、养血的功效,目前市场上有成药出售,使用方便。
除了上述药方,产妇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或药膳进行辅助催奶。例如,适量食用猪蹄汤、花生炖猪蹄等药膳,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冬虫夏草、鹿茸等热性药膳,以防上火或影响产后恢复。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为产后缺乳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