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是一种通过血清学标志检测乙肝病毒的常规检查方法。该检查包括以下五项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并没有传染性。其阳性结果通常提示体内存在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
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在HBV自然感染后恢复期所产生的抗体,此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已经消失。抗-HBs的存在表明人体已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力,不再容易感染乙型肝炎。据统计,我国约27.42%的人口携带这种抗体。
乙肝e抗原是由乙肝病毒内部产生的物质,可分泌到血液中。HBeAg阳性通常提示病毒具有活跃性,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肝e抗体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抗-HBe阳性通常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减弱,病情进入恢复阶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乙肝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此时血清中虽无HBeAg,但可检测到抗-HBe。出现这种情况时,建议进一步检测HBV-DNA以确认病毒是否仍然存在。
乙肝核心抗体分为两种类型:
HBV-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位。HBV-DNA阳性通常与HBeAg阳性意义一致,是判断病毒活跃性的重要指标。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主要以HBeAg和HBV-DNA的阴转或定量显著减少为标准。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诊断和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五项指标及HBV-DNA,可有效判断感染状态、传染性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