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类型

计划内疫苗与计划外疫苗的区别及接种建议

1. 什么是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也称为一类疫苗,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并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这类疫苗是免费的,旨在预防一些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宝宝出生后必须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这些疫苗。

1.1 计划内疫苗的特点

  • 免费提供:由政府承担费用,家长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 强制接种:为保障公共健康,所有适龄儿童需按时接种。
  • 覆盖广泛:主要针对高发且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1.2 常见的计划内疫苗

疫苗名称预防疾病接种时间
卡介苗结核病出生后24小时内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出生后、1月龄、6月龄
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2月龄、3月龄、4月龄

2. 什么是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计划外疫苗,也称为二类疫苗,是需要家长自费接种的疫苗。这些疫苗并非强制接种,但可以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所在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及家庭经济条件选择性接种。

2.1 计划外疫苗的特点

  • 自费接种:费用由家长承担,价格因疫苗种类和地区不同而异。
  • 选择性接种: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决定是否接种。
  • 补充作用:针对计划内疫苗未覆盖的疾病提供额外保护。

2.2 常见的计划外疫苗

疫苗名称预防疾病接种建议
水痘疫苗水痘12月龄及以上
肺炎疫苗肺炎链球菌感染2月龄及以上
流感疫苗流感每年接种一次,6月龄及以上

3. 如何选择接种疫苗?

家长在为宝宝选择接种疫苗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过敏史或免疫缺陷。
  • 所在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如某些地区可能高发某种疾病。
  • 家庭经济条件:计划外疫苗需要自费,费用可能较高。
  • 医生的专业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了解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4. 结论

计划内疫苗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而计划外疫苗则是对健康保护的有力补充。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为宝宝选择接种疫苗。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