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HBV)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许多患者对其存在误解,认为感染乙肝病毒意味着寿命缩短。然而,这种错误观念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导致部分患者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专家指出,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毒复制,降低肝损伤风险,并非“宣告死亡”。根据《2008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如果治疗后实现了“双达标”,即:
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连续两次达标即可视为治疗有效,考虑停药。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一些抗病毒药物在抑制HBV DNA和促进e抗原转换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例如,替比夫定(Telbivudine)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药物,有助于患者更快实现“双达标”。
乙肝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患者需要有耐心并严格遵循治疗方案。虽然实现停药是许多患者的目标,但前提是完成足够的疗程并达到预定的治疗目标。
具体治疗建议如下:
乙肝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抗病毒治疗,避免误解和恐惧,遵循医嘱,坚持治疗,方能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