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较成年人更容易患上贫血或血液疾病。在严重贫血的情况下,输血是常见且必要的治疗手段。医院血库通常储备有与患者血型相匹配的血液,确保输血过程顺利进行。然而,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一个医学规定,即直系亲属(如父母)不能直接为子女输血。这一规定背后隐藏着重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表明,与使用非亲属供血相比,近亲输血存在更高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近亲输血可能诱发一种严重的医学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简称GVHD)。
GVHD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通常在输血后1至2天内发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厌食、黄疸、皮疹、便血和发烧等。一旦出现该病,治疗难度极大,且死亡率极高,几乎无药可救。
近亲输血之所以更易引发GVHD,主要原因在于供血者血液中含有活性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在输血后可能在患者体内增殖,并攻击宿主的淋巴细胞和组织器官。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宿主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较近,父母血液中的活性淋巴细胞更容易识别并攻击子女的免疫系统,从而大幅提高GVHD的发生概率。尽管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父母不能直接为子女输血的规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