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儿童常见的夏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中,尤其在夏季高发。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常呈散发性或流行性。
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这是一种肠道病毒。它通过感染咽部和口腔粘膜引发疾病。
症状
- 起病急,初期表现为咽部红肿。
- 口腔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伴有红晕。
- 1-2天后,疱疹可能破裂形成溃疡,导致吞咽困难、进食哭闹、不愿进食等症状。
- 严重时可伴随高热(38-40℃)、呕吐、惊厥、精神不振等表现。
易感人群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易感人群为6个月至5岁的儿童。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
- 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传播。
-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唾液、疱疹液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物品。
潜伏期及早期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通常为3-5天。在潜伏期内,患儿通常无明显症状。1-2天后,可能出现食欲下降的早期信号,如不愿进食或吃不下饭。此时,家长需密切观察。
如果宝宝突发高烧(38-40℃),并在上颚粘膜发现水疱,应立即就医。
预防与建议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定期清洁和消毒宝宝的玩具、食具等物品。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或不洁的食物。
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常见,但通过早期识别症状和及时就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家长需多加留意。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