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由于母体对胎儿血液产生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破坏胎儿红血球所引发的疾病。这种破坏会导致胎儿贫血,并在出生后因胆红素过多而形成黄疸。
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不同,溶血性黄疸在出生时即可表现为严重的黄疸,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性麻痹、听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母婴血型不合,尤其是ABO血型系统不合。母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胎儿的红细胞视为“外来物质”,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溶血。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性黄疸。据相关研究报道,ABO血型不合引发溶血性黄疸的发病率约为11.9%。
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如果怀疑新生儿存在溶血性黄疸,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血液检测和胆红素水平测定。
在治疗方面,轻度病例可能仅需光疗,而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换血治疗。此外,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应在孕期接受相关筛查和监测,以降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风险。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无需过度担忧,但需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