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使用禁忌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使用禁忌

五味子的功效、主治与使用禁忌

五味子的基本属性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其果实在秋季成熟时采摘,经过晒干后可直接生用,也可通过醋、蜜拌蒸晒干后使用。

五味子以粒大、肉厚、色泽紫红且有油性者为佳,主产地包括湖北、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北五味子是五味子的副品,品质相对较次。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 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
  • 种子具有滋补强壮和镇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
  • 茎、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茎皮可用于制作绳索。
  • 具有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

五味子的主治范围

  1. 治久泻不止:

    五味子味酸涩,具有收敛作用,可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导致的久泻不止时,可与吴茱萸同炒研末制成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制成四神丸(《内科摘要》)。

  2. 治久咳虚喘:

    五味子味酸收敛,甘温而润,可敛肺气、滋肾阴。用于肺虚久咳时,可与罂粟壳同用制成五味子丸(《卫生家宝》);用于肺肾两虚喘咳时,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制成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此外,五味子可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3. 治心悸、失眠、多梦:

    五味子可补益心肾、宁心安神。用于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引起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时,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制成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 治自汗、盗汗:

    五味子以酸味为主,善于敛肺止汗。用于自汗、盗汗时,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5. 治津伤口渴、消渴:

    五味子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热伤气阴、汗多口渴时,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制成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用于阴虚内热、口渴多饮的消渴证时,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制成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 治遗精、滑精:

    五味子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用于肾虚精关不固导致的遗精、滑精时,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制成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用于梦遗时,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制成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五味子的使用禁忌

  • 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者忌用。
  • 感寒初嗽者忌用,避免敛束不散。
  • 肝旺吞酸者忌用,避免助木伤土(《本草正》)。
  • 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者,或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需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五味子(《本草经疏》)。

结论

五味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禁忌症,确保安全有效。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