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医师就提出了“医食同源”的说法,山野菜便是这一理念的典型体现。野菜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具有显著的食疗效果。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山野菜的药用价值。
马齿菜,又名马齿苋、长寿菜,因其外形酷似马齿而得名。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用功能。由于马齿菜中含酸类物质较多,食用时会略带酸味。常见的吃法有马齿菜炒鸡蛋、蒸马齿菜馅包子,还可煮大蒜马齿菜粥,有清热止痢的功效。
婆婆丁即蒲公英,在野外较为常见。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婆婆丁的花粉富含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的食用方式多样,焯过后可生吃、炒食或做汤,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丝;还能与绿茶、甘草、蜂蜜等搭配,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的婆婆丁绿茶。
苦菜学名为取麻菜或苣荬菜,能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有抑制作用。常见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酱拌苦菜、苦菜烧猪肝等。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是常见的野菜之一。食用蕨菜能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不过,干蕨菜或用盐腌过的蕨菜在食用前最好用水浸泡使其复原。常见吃法有滑炒脊丝蕨菜、蕨菜扣肉、凉拌蕨菜等。
桔梗又叫明叶菜、和尚帽,朝鲜族人所说的道拉基就是它。我们日常食用的主要是桔梗根,它具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等作用。
荠菜花期为4 - 6月,在田边地里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白色荠菜花。其主要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可采摘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可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还能熬成美味的荠菜粥。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多生长在池沼边、河边和水田等潮湿之地。它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利尿、止血、降血压、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等作用。常见的家常菜有猪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饺和水芹拌花生仁。
刺嫩芽又叫刺龙芽、辽东楤木,主要生长在灌木丛中和林中空地。人们食用的主要是它的嫩芽,具有补气、活血、祛风、利湿、止痛、补肾益精等功效。
小根蒜又名薤白、小根菜,具有通阳化气、开胸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可治疗痢疾,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过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小根蒜熬白木耳粥。
综上所述,这些常见山野菜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合理食用能为人体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目前暂未获取到特定权威站点,相关知识为传统中医药及野菜食疗的普遍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