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诊断与危害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多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也是欧美国家四大致盲眼病中排名第一的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

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制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型和增生型,共六期。

  • Ⅰ期:视网膜出现微动脉瘤或伴有少量小出血点。
    (+) 极少量,易于计数;
    (++) 较多,难以计数。
  • Ⅱ期:视网膜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或伴有出血斑。
    (+) 极少量,易于计数;
    (++) 较多,难以计数。
  • Ⅲ期:视网膜出现白色“软性渗出”或伴有出血斑。
    (+) 极少量,易于计数;
    (++) 较多,难以计数。
  • Ⅳ期: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 Ⅴ期: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 Ⅵ期: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纤维增殖并伴随视网膜脱离。

其中,Ⅰ至Ⅲ期统称为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至Ⅵ期则属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较长的临床过程,其进展速度因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全身并发症及个体差异而异。以下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 糖尿病病史。
  • 视力下降伴随典型眼底表现。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情况。
  • 暗适应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赖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

在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但如果视网膜出血累及黄斑部,则会导致视力显著下降。相比之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更大,可引发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建议

为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
  • 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超过五年的患者。
  • 控制血压和血脂,减少全身并发症的风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