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是一种由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通常通过被感染的猫抓伤或咬伤传播。其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全身不适。尽管大多数病例为自限性疾病,但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当病情较重或出现全身症状时,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巴尔通体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常用药物及用法如下:
药物名称 | 剂量 | 用法 | 疗程 |
---|---|---|---|
庆大霉素 | 5mg/(kg·d) |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 5天 |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 磺胺甲噁唑30~60mg/(kg·次),甲氧苄啶6~12mg/(kg·次) | 口服,每日2次 | 7天 |
其他有效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多西环素等。对于并发脑炎或免疫缺陷患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猫抓病通常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2~3个月内可自愈。对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抗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通常能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较差,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整体来看,猫抓病的病死率较低,约在1%以下。
猫抓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但对于严重病例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时的抗菌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