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淀粉提取是农业加工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红薯的种类和加工方式,可分为红薯干和鲜红薯两类生产工艺。鲜红薯淀粉的提取多为手工操作,适合农村家庭作坊;而以红薯干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则多为工业化流程。以下为详细的红薯淀粉生产步骤及相关信息。
将鲜红薯倒入清水缸中,人工翻洗去除表面泥土和杂质,洗净后取出并沥干多余水分。
将沥干后的红薯放入破碎机,打成2厘米以下的小块,以便后续磨碎处理。
将红薯碎块送入石磨或金刚砂磨,按照1:3至1:3.5的比例加入清水,磨成薯糊。
将薯糊倒入孔径为60目的筛子中进行筛分,同时用清水或酸浆淋洗,以提取淀粉乳。
将过滤后的淀粉乳放入大缸中,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酸度与浓度。
兑浆后静置20至30分钟,待淀粉沉淀完成后撇去上层液体。
将撇缸后的底层淀粉加入清水调成淀粉乳,再次沉淀并发酵。
沉淀过程中生成的酸浆称为二和浆,可用于后续加工环节。
撇浆后的淀粉通过120目筛子进行精细筛分,去除杂质。
将淀粉转入小缸,加入清水漂洗,并静置24小时以避免发酵。
沉淀后的小缸上层液体可作为磨碎用水或与酸浆混合使用,下层为提取出的淀粉。
将淀粉装入方布袋中,扎紧四角后悬挂,使水分自然滴干。
湿淀粉含水量约为40%至45%,需通过日晒或烘干处理,便于储存和运输。
红薯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纺织等领域。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酸浆发酵技术,不仅能提高淀粉纯度,还能赋予淀粉特殊的物理性质。此外,工业化生产的红薯淀粉加工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而手工制作则更适合小型家庭作坊。
红薯淀粉的提取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但通过科学的操作和合理的工艺设计,可有效提高淀粉的提取率和品质,满足多种工业和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