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用药

手足口病用药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指南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通常表现为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溃疡,并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尽管大多数病例在一周内可自愈,但对于症状较重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辅以抗病毒药物和中药治疗。以下是详细的治疗方法:

1. 西医治疗

  • 对症处理:
    • 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以促进恢复。
    • 对于呕吐或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通过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 口腔溃疡可外涂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严重疼痛时可使用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
    •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细菌继发感染。
    • 皮肤疱疹继发感染时,可涂1%甲紫溶液。
  • 抗病毒治疗:可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又称三氮唑核苷)等抗病毒药物。
  • 中药辅助:对于发热患者,可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大青叶、夏枯草等。
  • 并发症处理:
    • 若出现脑膜炎,按照脑膜炎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
    • 若出现心肌炎,按照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

2. 中医治疗

  • 急性期治疗:
    • 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使用“银翘散”方剂。
    • 高热持续且疱疹分布密集时,可使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 若伴有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使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 口腔护理:
    • 治疗口腔疼痛和牙龈肿胀,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 双花防毒饮方剂:
    • 成分: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 制法:将上述药材加水3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以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制成150毫升药液。
    • 用法:每日1剂,分2~3次服用,连续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 康复期护理:对于口干咽痛的患儿,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中加入生地黄和芦根,以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预防与护理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儿后。
  • 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唾液、喷嚏和疱疹液。
  •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儿童常接触的物品。
  • 增强儿童免疫力,注意饮食均衡和适当锻炼。

结论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且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对于重症病例或并发症的出现需及时就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确保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

1. 世界卫生组织:手足口病
2.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手足口病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