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糕是一种源自中国山东地区的汉族传统药膳糕点,以阿胶为主要成分,结合多种滋补食材制成。它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因其药用功效而备受推崇。
阿胶的名称来源于其最初的产地——山东东阿县,因此得名“阿胶”。阿胶的制作原料主要为驴皮,此外还有鹿皮制成的鹿皮阿胶等,但最终统称为阿胶。
阿胶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其配方源于宫廷秘方“贵妃美容膏”。这一方子以滋补养颜著称,后经流传改良,形成了现代的阿胶糕。
1920年,东阿润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国兴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固体形态的阿胶糕。这种形式更便于携带和食用,迅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阿胶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在东阿地区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民谣,生动地描述了阿胶的原料来源和制作过程:
阿胶的制作需要采用金锅银铲,使用桑木劈柴作为燃料,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精心熬制,才能制成品质上乘的阿胶。
阿胶因其显著的药用价值,被列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上品”。在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阿胶被列为“上品”,并受到极高的评价。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也提到:“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这进一步确立了阿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阿胶糕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健康食品,因其滋补养颜的功效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中国传统药膳的一张名片。
时间 | 事件 |
---|---|
唐代 | 宫廷秘方“贵妃美容膏”问世,为阿胶糕的配方奠定基础。 |
1920年 | 东阿润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国兴研制出现代固体形态的阿胶糕。 |
阿胶糕作为中国传统药膳的代表,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便捷的现代形式,成为健康与美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