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注意饮食调理,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骨质增生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是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腰椎部位,由于长期的运动和磨损,不可避免地出现退化现象。研究表明,大部分60岁以上的正常人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均可发现腰椎的退变老化现象,如骨刺形成和椎间隙狭窄等。
腰椎曾经受到外伤,或外伤未能及时、彻底治愈,是引发骨质增生的重要外因。外伤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腰部的正常结构,进而加速腰椎的退变,导致骨质增生的发生。
长期的反复劳损和过度活动会对腰椎产生不良刺激,加速其退变过程。这种情况下,椎间盘可能突出,并伴随骨刺的形成。尤其是从事需要频繁屈伸动作或腰部负荷较重的工作者,更易出现腰椎慢性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是导致腰椎劳损和骨质增生的常见原因。例如,久坐、久站、低头工作、长时间驾驶等行为会使腰部产生疲劳感,进而引发退变。此外,看书或写字时距离书本过近、睡姿不正确等,也会增加腰椎骨质增生的风险。
骨质增生的发生与年龄、外伤、劳损以及不良姿势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和科学饮食,可以有效降低骨质增生的风险。
参考来源: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