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的检查方法

蚕豆病的检查方法

蚕豆病的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

蚕豆病(Favism)是一种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以下内容详细介绍了蚕豆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旨在帮助医疗从业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检测手段。

1. 血象检查

血象检查是诊断蚕豆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的特征。

  • 血红蛋白水平:急剧下降,严重者可降至10克/升以下。
  • 红细胞计数:最低可降至0.5×1012/升以下。
  •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超过20%(>0.20)。
  • 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增多。
  •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达(10~20)×109/升,部分病例呈现类白血病反应。
  •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

2.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蚕豆病的病理特征,特别是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增生情况。

  • 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 粒细胞系:显著增生,年龄越小增生越明显。

3.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辅助诊断蚕豆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尿液颜色和成分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确认溶血的存在。

  • 尿液颜色:呈酱油色、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洗肉水色或黄色。
  • 尿隐血试验:阳性率可达60%~70%。
  • 尿液成分:可见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尿胆原及尿胆素均阳性。
  •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同时结合珠蛋白减低。
  • G6PD活性测定:显著减低,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4. 补充背景信息

蚕豆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生在G6PD缺乏的个体中。该病的发作与进食蚕豆或接触某些氧化性物质密切相关,常见于地中海地区、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特定人群。

5. 诊断建议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上述检查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蚕豆病。特别是G6PD活性测定结果对于确诊具有决定性意义。

结论

蚕豆病的诊断依赖于血象、骨髓象和尿液检查的综合分析,结合G6PD活性测定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