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其发生通常与多种病理机制相关。了解低钠血症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以下是低钠血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失钠性低钠血症是由于钠的丢失超过水的丢失而导致的一种低渗性低钠血症。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减少。常见病因包括:
稀释性低钠血症是由于体内水潴留过多,导致钠浓度相对降低的一种低渗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体内钠总量不变或略有增加。常见病因包括:
患者的血浆渗透压通常从正常的285 mmol/L下降至约240 mmol/L,血清钠浓度可能低于130-140 mmol/L。
这种类型的低钠血症主要由于钠潴留伴随水潴留,水的潴留量超过钠潴留量,导致血钠浓度降低,因此也称为膨胀性低钠血症。常见病因包括:
患者通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尿量减少,尿钠低(<20 mmol/L),尿钾高,尿相对密度较高。
无症状性低钠血症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例如严重结核病、晚期癌症、恶病质或营养不良等。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又被称为特发性低钠血症。然而,这种命名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许多低钠血症的早期或缓慢进展阶段也可能无症状。
假性低钠血症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高渗透性物质(如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或高血糖症)导致血清钠浓度测定值偏低的一种现象。通常情况下,当血清总脂质达到60 g/L或血清总蛋白达到140 g/L时,血钠浓度可能下降约5%。
低钠血症的类型多样,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各异,准确识别其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来源:NCBI, Mayo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