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终末期,当心脏耗尽储备功能后,病人的生存期会显著缩短,与癌症病人相似。依据HoKKL等1993年发表的Framingham 40年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数据如下:
| 性别 | 平均生存期 | 1年生存率 | 5年生存率 | 
|---|---|---|---|
| 男性 | 1.7年 | 57% | 25% | 
| 女性 | 3.2年 | 64% | 38% | 
年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有明显影响,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死亡率增加27%,女性增加61%,死亡率随年龄递增。尽管在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等疾病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药物治疗也能使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满意逆转,但Framingham 4研究发现,其临床病程及预后情况意外地差。
在死亡情况方面,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约为普通人群的5倍,25% - 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可能归因于猝死,猝死与致心律失常病因有关,其余死亡与血流动力学恶化有关。
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猝死风险高,且死亡率受年龄影响明显。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HoKKL等1993年发表的Framingham 40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