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解析了常见肝功能检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检测结果。
正常参考值: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ALT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指标,其升高通常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有关。常见于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活动期。ALT缺乏特异性,疲劳、饮酒、感冒、情绪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轻微升高(一般不超过60单位)。若ALT高于80单位,需进一步就医检查。
注意事项: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可能不一致,严重肝损患者ALT未必升高。因此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正常参考值:0~37μ/L。
临床意义:AST在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存在,心肌细胞含量更高。ALT显著升高且AST/ALT比值>1时,提示肝实质损害。AST升高也常用于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
正常参考值:30-90u/L。
临床意义:ALP升高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骨组织中也含有ALP,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等情况亦可能导致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鉴别。
正常参考值: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GGT主要来源于肝脏,少量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升高多见于肝内胆汁排泄障碍、胆道系统阻塞、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酗酒者戒酒后GGT水平可下降。
正常参考值:TP:60-80克/L;A:40-55克/L;G:20-30克/L;A/G比值:1.5-2.5:1。
临床意义:慢性乙肝、肝硬化时,常见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导致A/G比值倒置。白蛋白水平越高,通常表示健康状况越好;球蛋白升高则提示免疫系统亢进。
正常参考值:总胆红素:1.71-17.1μmol/L;直接胆红素:1.71-7μmol/L;间接胆红素:1.7-13.7μmol/L。
临床意义:胆红素升高可导致黄疸,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及溶血性疾病。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胆道梗阻,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
正常参考值:低于30μg/L。
临床意义:AFP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80%的肝癌患者中AFP升高,诊断需结合以下条件:
AFP升高也可能见于妊娠、新生儿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及某些生殖细胞肿瘤。
肝功能检查指标是诊断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但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