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的种类

石斑鱼种类与特征详解

石斑鱼属于鲈形目,体型呈长椭圆形,稍侧扁。其主要特征包括大口、辅上颌骨、细尖牙齿(部分扩大为犬牙),以及被小栉鳞覆盖的身体,有时鳞片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呈圆形或凹形。石斑鱼的体色变化多样,常见的颜色有褐色或红色,并伴有条纹和斑点。作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种类繁多,包括东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麻斑、金钱斑、杉斑、苏鼠斑、红瓜子斑和龙趸(巨石斑鱼)等。以下是四种常见石斑鱼的详细特征介绍。

1. 点带石斑鱼

点带石斑鱼的吻部短而钝,背鳍有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的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布着斑点。

  • 栖息环境:热带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
  • 习性:性情凶猛,以鱼、虾、蟹为主食,饥饿时会自相残杀。
  • 适应环境:可生活在盐度11-41‰的水域,最适水温为22-28℃,低于18℃食欲减退,低于15℃鱼体失去平衡。
  • 分布: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 养殖方式:可进行网箱养殖。

2. 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背鳍有Ⅺ棘和16条软条,背鳍基底有一黑斑,体色为棕褐色,头部、身体和奇鳍上有许多橙黄色斑点(浸制标本后变为白色)。

  • 栖息环境:暖温性中、下层鱼类。
  • 食性:成鱼以鱼、虾、蟹为食。
  • 生殖特性:雌雄同体,先雌后雄,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
  • 分布: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 养殖方式:适合网箱及浅海养殖,已实现人工繁殖。

3. 青石斑鱼

青石斑鱼体下部有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有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条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

  • 栖息环境:暖水性中、下层鱼类。
  • 食性:仔稚鱼以浮游生物为食,成鱼以鱼、虾、蟹为食。
  • 生殖特性:雌雄同体,先雌后雄,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为5龄)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为盛期,产浮性卵。水温22-25℃时,需23-30小时孵化出仔鱼。
  • 分布: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 养殖方式:适合网箱养殖,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

4. 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头部和身体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为白色,头部、身体和鳍条中部分布着无数橙褐色或红褐色小点。身体上有5个不规则、间断且向腹部分叉的黑斑。

  • 栖息环境: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也可见于河口及离岸100米深的水域。
  • 生殖特性:主要繁殖期为3月至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龄),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生殖力估计为35厘米鱼85万粒,62厘米鱼约290万粒。

结论

石斑鱼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其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