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水果,其主要功效包括治疗肺热咳喘、止呕逆、润肺下气、止渴等。枇杷不仅果实可食用,其花、叶、根也可入药,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作用。

枇杷的主要功效

  • 润肺下气: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气喘。
  • 止渴解暑:对烦渴症状有缓解作用。
  • 治疗呕逆:可用于缓解呕吐、反胃等症状。
  • 清肺化痰:对肺痿、痨伤、咳嗽吐痰有辅助治疗作用。

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记载

枇杷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广泛记载,以下为部分名家论述:

  1. 《本经逢原》:指出枇杷需完全成熟后方能发挥止渴、下气、润五脏的功效,未熟的枇杷则可能引发中满泄泻。
  2. 孟诜:认为枇杷有利五脏的作用。
  3. 崔禹锡《食经》:提到枇杷能下气、止哕呕逆。
  4. 《日华子》:强调枇杷具有治肺气、润五脏、止呕逆、并治渴疾的功效。
  5. 《滇南本草》:记录枇杷可治疗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等疾病。
  6.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称枇杷为“果之冠”,认为其具有和胃降气、清热解暑的功效,并指出枇杷叶是治疗肺气咳嗽的重要药材。

历史与文化背景

枇杷因其药用价值和独特风味,在历史上被视为珍贵果品。以下为相关历史记载:

  • 明代林偕春在《云山居士集》中多次提到枇杷的种植与药用价值,并在云霄书院中设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
  • 清代光绪年间,秋瑾的祖父秋嘉禾在云霄任职时,经常用枇杷花、叶、根煮水供百姓饮用,以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等症状。他称枇杷为“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注意事项

虽然枇杷具有多种功效,但食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未成熟的枇杷味酸,可能助肝伐脾,导致中满泄泻。
  • 脾虚滑泄者不宜多食,以免助湿生痰。

结论

枇杷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是具有显著药用价值的“果中之冠”,在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