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是产妇分娩后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指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部位的蜕膜脱落后,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通过阴道排出的过程。每位产妇在分娩后都会经历恶露阶段,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以下将详细介绍产后恶露的正常特征、异常表现及其诊断依据。
如果恶露在产后3周内逐渐减少并停止,且无异常气味或颜色变化,则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产后恶露持续超过3周,且排出量较大,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身体异常的可能性。
若产后两周后,恶露仍为血性,且量多并伴有恶臭味,可能伴随排出烂肉样组织或胎膜样物,这可能提示子宫内残留胎盘或胎膜,需要立即就医处理,以避免大出血风险。
产褥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表现为以下症状:
此时需尽快就医,以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当产妇发现恶露异常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可能会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物,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清宫术或抗感染治疗等措施。
产后恶露是每位产妇都会经历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确保母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