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又称惊风或抽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病症,尤其多见于3岁以内的宝宝。这种病症是由于大脑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其典型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伴随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僵直)或阵挛性(抽动)抽搐。
发作时,患儿可能出现双眼上吊、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屏气、面色青紫,甚至大小便失禁。抽搐持续时间通常为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患儿常进入睡眠状态。
小儿惊厥的发病率较高,约5%~6%的儿童曾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的惊厥可能危及生命,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还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整体健康。
小儿惊厥主要分为两大类: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急症,尤其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其中9个月至20个月是发病高峰期。其发病率约为2%~4%,在欧美国家为2%~5%。
热性惊厥通常由感染性疾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严重的热性惊厥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
无热惊厥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
无热惊厥通常不伴发热,但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此时的发热是惊厥的结果,而非原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寻找疾病的原发病灶,通常可以较容易地鉴别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
小儿惊厥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急症,家长需及时识别症状并寻求医疗帮助,以减少对宝宝健康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