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的症状

【导读】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原因之一

新生儿产伤的种类有很多,但是新生儿产伤的症状主要是分为以下两种,妈妈们可以对照一下,看自己的宝宝是否有这些症状的出现。

1.臂丛神经麻痹

上臂型:出生后即表现为肩部不能外展,上肢内收、内旋、下垂、不能外旋,前臂处于旋前的姿势,外伸不受影响,但不能后旋,肱二头肌反射消失,受累侧拥抱反射不能引出,当膈神经受损则出现膈肌麻痹。

前臂型:较少见,由颈8、胸1神经根受损所致,主要为手的瘫痪,若胸1神经根的交感神经纤维同时受损,可出现患侧的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霍纳综合征)。

2.面神经瘫痪

可能与产钳使用有关,受伤的眼睛无法闭眼,患侧的脸部无表情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新生儿产伤呢?首先要知道,新生儿产伤是由于异常分娩、产钳或负压吸引助产时,因身体受到过度挤压及牵拉,以致神经、骨骼、软组织损伤,这就导致了产伤的出现,下面妈妈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产伤产生的原因。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拉造成,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4、线性骨折:最常见的颅骨骨折,因生产时头骨受到压迫引起,大部分的单纯性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5、颅骨凹陷性骨折:头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发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产道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所造成,治疗以保守观察,真空吸引,手术矫正为主。

6、枕骨分离:头部外伤导致,常合并后脑窝硬膜下血肿及颅内产伤。

由于宝宝们还不会说话,就算身体有不适的地方他们也不可能会告知,所以只能通过大家的观察或医院的检查来诊断,妈妈网百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几种产伤的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法。

1、软组织损伤:从外观上比较好诊断。不需作特殊处理,约1周可自行消退。

2、头颅血肿

诊断依据:有相应的产史;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结合X光片。

3、脊柱及脊髓损伤

诊断依据:有产伤史,受伤局部有脊柱变形、椎间变窄及详细的体格检查、X线摄片检查,尤其要注意详尽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可作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以明确诊断。

4、神经损伤

①面神经损伤:轻症患儿数周后自行痊愈。经7 ~10天病情无好转者,也可用针灸、理疗、维生素B1、B12、地巴唑等促进其恢复。患儿侧眼睑不能闭合的要注意保护角膜。一般预后良好,如面神经本身撕裂,恢复就很困难,可留有后遗症。可试用针灸治疗,必要时考虑外科手术。

②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一旦确立,应即进行治疗,治疗以固定患肢,防止畸形为主。怀疑有神经断裂者可行神经缝合手术,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热敷、理疗,2~3月后可获改善,也有晚至2年才恢复的患儿,甚至也有不能恢复的患儿。

③隔神经损伤:患儿应向患侧卧,吸氧,胃管喂食,预防肺部感染,给神经营养药物,有的可逐渐恢复,隔神经麻痹多在1—3月自然恢复,极少见需要外科治疗的患儿。

5、骨折

颅骨骨折:凹陷深度不超过0.5厘米的,因常常无临床症状,可自行复位,不需处理。一般处理为:卧床休息,头适当高位;按颅内出血处理;有脑脊液外流者的患儿不能堵塞耳道或鼻孔,一般不宜作腰椎穿刺,颅神经瘫痪者,可用维生素B1、B6、B12等药物,早期针灸,凹陷性骨折面积大,凹人深或损伤血管伴颅内血肿者,要争取早作复位术,以根除压迫,防止癫痫。

新生儿产伤会不会对宝宝以后的发育有影响呢?相信这是很多妈妈们所关心的问题,其实新生儿的产伤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医师能对导致产伤的危险因子有高度警觉性,并且对于生产方式能够作适当的规画,应该可以使产伤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妈咪们其实可以不必过于担心,大部分产伤可自行恢复,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或是定期复健治疗,父母亲不要太过紧张,相信给予宝宝身体、心理的支持,并配合医师指示,定期回诊追踪,生产损伤应该都会有良好的恢复。

新生儿产伤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就看准妈妈们的预防措施做得是否到位,妈妈网百科来告诉大家预防的方法。

(1)会阴部伸展性差或阴道助产手术前,应做会应切开术,以免会阴过度撕裂。

(2)行胎头吸引器助产时,负压不可过高,一般以300--400mmHg为宜;吸引和牵拉时间不超过20分钟,滑脱次数不宜超过2次。胎儿有出血倾向者如早产、IUGR等不宜选用。

(3)中位产钳已被宫产所取代,现仅采用低位产钳,术后常规检查软产道各部有裂伤者及时缝合。

(4)臀位阴道助娩者应严格按照分娩机转操作,避免后出胎头困难,预防新生儿产伤如骨折、颅内损伤,术后常规检查软产道,有裂伤者及时缝合。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
  • 索引
  • 新生儿产伤的症状
  • 新生儿产伤是怎样产生的
  • 新生儿产伤如何诊断
  • 新生儿产伤的影响
  • 新生儿产伤的预防措施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