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标准出台在即,我们距离达标还有多远?

刘肖峰: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一名主任医师,从事母婴护理这个行业实际上是2004年从我的医院妇产科分出来这么一个专业,至今有15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又从事0到3岁婴儿早期发展干预的工作,就是早教的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也体会很深刻,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参与了我们国家第一个国家级的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我还参与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成立的母婴护理机构,三级三的质量评审的制定工作。也参与了其他的标准制定工作,从这个过程当中和我自己从业的经历过程当中,我同意方总的一些观点,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参与了很多的工作,我们也积极了发起了月子中心联盟的工作,成立了几千家的月子会所有两个联盟。

和大家的交流过程当中月子会所市场需求很旺盛,另一方面我们月子会所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最关键核心的问题,我们从业者还是没有把这个调整好到底我们给客户什么样的东西客户关注什么样的东西,客户最关注的就是安全的问题,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说,新生儿是一个以外人群,和我们健康的其他人员是不一样,某种程度上来说28天的新生儿还是法定意义上的人,我们把它称之为体外胎儿,有很多突变的因素我们办了月子会所以后出现了问题,就是集中护理,在集中护理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主持人所说红眼病是我们很多月子会所没有给大家提出来私下解决的,没有被报出来的,还有腹泻,还有新生儿其他的疾病一系列的问题。新生儿护理是非常专业,从医学里面是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特别对妈妈来说是身心的康复,对宝宝来说是疾病预防的发生。

从我制定标准的过程当中我了解到,现在我们每一家会所对专业的投入都是不够的,我们基于市场的原因很多的元素在成本上的考虑的话,真正对专业人力资源的介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不知道大家怎么配置的,至少我的机构里面我有专职的医生,专职的专家长期的在这里涉及到心理方面的,医疗方面的,营养方面的,护理方面的都配备了,成本很高。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会所整体发展不是很好,这个行业没有规范,没有标准,不能为客户提供一个很有效的保障,客户的期许是高于我们行业的服务,实实在在的来讲这个行业的服务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常难的,有餐饮的,有住宿的,有母婴保健的,还有疾病预防的等等专业交织在一起,和客户28天,40天,三个月的接触,客户的要求非常高的我们存在的问题行业不发展的问题,还有一个国家监管的问题,我参与国家卫健委妇幼司的一个讨论,未来母婴月子会所归属的问题,在市场的推动下,老百姓的推动下还是卫健委管的,部分的月子会所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从感染的控制角度是不行的,国家医改中出现一个新的机构是护理中心,有老年的护理中心,有母婴的护理中心,还有残疾残障康复的护理中心这些,都划分到医疗机构从医疗机构的管理角度来说它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医院它的管理体系,监管管理体系还有它的规章运营的操作规范体系都是非常严的,未来卫健委一定会介入到这个行业,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在母婴护理里面卫健委不想管,但是他以后不能不管健康的问题还要管。我们也希望呼吁卫健委能够出台管理体系,把这个行业规范的管理体系,这个行业才可以有发展的希望,这个行业才可以走得更好,因为它不是我们想象当中一个单纯的行业,复杂的行业。时间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林丽: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最后一个话题,我相信就是对于有着丰富从业经历的管理者来讲,制订企业的各类标准,贯彻执行行业标准不是难事,公司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从人员管理及特殊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方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有请凌俊杰总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凌俊杰:很高兴跟大家在这里交流,我是投资出身的,介入到这个母婴行业里面,我原来做投资的时候也看了我们母婴相关的企业,有产品的,有服务类的,在投资行业里面,投资最多的还是母婴用品的行业里面,比较少投母婴服务类的行业,为什么呢?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母婴产品很容易标准化,但是服务它是一个非标准的东西,需要我们的管理。

亦蓁可能跟大家在座的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大家是月子会所,是到店的,我们是到家服务的,我们月嫂是到家服务的,这块我们有2000多个月嫂,确实对我们的管理提出很大的要求,而且他们整体的素质,没有医生护士那么高,而且到家里面这是我们很难监控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