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普遍缺乏的维生素
关于怎么给孩子补充营养来提高免疫力的问题,在2020年疫情初期,就引发过一场争议。
起因是张文宏教授的一句“不能喝粥”。他认为,粥主要就是碳水化合物,营养密度太低,孩子最好少喝粥。但粥恰恰又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比如各种养生粥,尤其很多家长认为粥好消化,更适合儿童。
其实,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更需要重视饮食结构和营养补充相结合,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日常膳食蛋、奶、肉、蔬菜、水果要均衡,但儿童因为胃容量小,再加上每个家庭不同的饮食习惯,很难做到通过三餐满足儿童机体所需的营养。很多父母也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并不自知。
2020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就显示,我国3~5岁儿童中维生素A缺乏和不足发生率近30%,以边缘型缺乏为主;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超过50%。
维生素A、D、锌、铁等都是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A、D,在提高儿童免疫功能、促进骨骼、智力和视力发育,以及预防贫血等方面具有明确作用,有利于孩子早期综合发展和疾病防治。
实际上,在1996年,我国专业儿童制药企业达因药业就根据我国儿童实际营养需求,研发出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并研制了两种规格,分别适用于0-1岁婴儿和1岁以上儿童,被妈妈们称为“绿葫芦”和“粉葫芦”。
尽管这款产品已上市26年,但因为部分父母对补充营养素不够重视,缺乏持续性补充的习惯,维生素A、D缺乏在中国儿童中依然普遍存在,以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和维生素D不足为主,表现也更为隐匿,如免疫力下降导致反复感染、生长减慢、贫血等问题,家长不易察觉是维生素AD缺乏引起的。
为此,在2020年底,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发布了《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强调了维生素AD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并给出了婴儿出生后每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和维生素D400-800IU的指导建议。
为了守好孩子身体的第一道防线,父母们要平衡膳食和科学营养补充两手抓,因为只有充足的营养,才能提高孩子免疫力,在疫情期经受住更多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