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问题?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正被频繁预警

  “吃”出来的儿童健康隐患

  中国传统营养学,是基于千年来的中医养生理念。比如“五色入五脏”的理论。摄取营养确实主要靠日常饮食,但营养很难完全被吸收。

  营养的本意并非指食物本身所含的营养素,而是指被人体利用,能供给人们生理需要的营养素。比如人人皆知的“吃菠菜补铁”,就是一个误区,植物中的铁吸收很差,其较高的草酸含量,还会影响钙锌的吸收。

  对于成年人,平衡饮食尚且不易做到,对于胃容量小的宝宝,不考虑偏食、挑食的问题,日常饮食也很难满足正常营养所需,更何况是更难摄取的维生素A。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曾在全国31个省25万人群中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地区2-5岁儿童均存在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情况,88.5%的儿童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再加上孕期维生素A缺乏、母乳维生素A不足、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频次不合格等因素,导致我国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营养不足,缺乏率高。

  维生素A难摄取,但却是重要营养素。尤其边缘型缺乏表现隐蔽,更容易被家长忽略。

  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是正常健康儿童的2-3倍,咳嗽和发热持续时间是维生素A充足儿童的2.4倍,还会造成生长减慢、更易贫血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维生素A,我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比例也超过50%。

  对此,儿童保健专家达成共识——建议维生素A、D同补,婴儿出生后每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和维生素D400-800IU。

  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充足营养,提高免疫力的有效途径。尤其当前正值春季传染病多发期,再加上本轮疫情儿童也成为高感染率群体,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健康的体魄、更强的病毒抵抗力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