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爬到走 家长该出手还是该放手?

  营养补充不可少,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实,宝宝在一岁到一岁半之间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和着急。如果宝宝到了一岁半还不敢走路,或走路不稳,家长需要带宝宝去医院进一步检查,除外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导致的运动发育异常,那宝宝走路晚走不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营养缺乏导致的骨骼发育迟缓,导致宝宝腿部骨骼、肌肉无力,无法自主行走。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钙、锌等。维生素D是促进钙质吸收,使钙质快速到达骨骼和牙齿的关键因素,是骨骼、牙齿坚固的前提,而维生素A在促进骨细胞分化和平衡以及促进长骨(四肢)增长的同时,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为宝宝骨骼发育和身高增长提供营养基础和持续动力。

  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发生率超过50%,且多发生在0—6岁婴幼儿、儿童身上,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生率接近80%,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同样不容忽视,这段时期又是宝宝骨骼发育、运动发育最为迅速而关键的时期,因此我国儿童保健机构建议,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AD制剂(如伊可新),建议持续补充到3岁,来满足婴幼儿时期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营养需要。

  宝宝迈出的不仅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标志着宝宝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因此,为宝宝加固营养“地基”的同时,家长们最好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凭借自己小小宇宙的力量去感知整个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