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当某重点高中的一名高二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因为老师没收了他的书,两人发生了口角,最终这名学生手持利刃,亲手杀死了班主任时,不绝于耳的却是这样的评论:“孩子是受教育者,他之所以犯错,是教育者失职。”于是,当发生了北京某艺术职校的“辱师事件”后,就有某教育专家跳出来说,“我们不应该责怪孩子,孩子没有错。”这些论调都有要求教师做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这种境界的感觉。
当错在学生、老师连生命权益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这些一味指责教育者的专家是否想到,一味的放任,一味的包容,将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这种宗教信徒式的宽容、忍辱负重难道就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
很多人相信教育是万能的(当然不是那些一线的教育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做不好的教育”式的“教育万能论”现在很是时髦,特别是在那些教育大家或者专家们看来:只要是教育出了错,学生做错了事,那么责任一定在于教师。
不管学生犯了什么性质的错误,甚至是犯了罪,都会以一句“要以教育为主”类的永远正确却大而空的话作为结束语。其实,这种假大空的语言,或者是语录式的口号,在实际的教育中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有了底线的宽容其实成了对学生的纵容。教育已经宽松的有点过了,超越了溺爱成了一种放纵。
一边是日益难管的学生,一边是某些人高高在上的豪言壮语,中间便是可怜兮兮、战战兢兢教书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宽松的氛围,温馨的生活。不准排名次,害怕学生承担不起;不准批评学生,害怕伤害了那些脆弱的心灵;犯了错误也要表扬,那是给了学生人性的关怀……但是我们的社会也是这样吗?社会生活不需要竞争吗?公务员考试不需要名次吗?在社会上犯了罪不需要惩罚吗?
此外,把学生负担过重的责任强加给老师,那么它又会折射出多少教育者的尴尬与无奈呢? 是谁在给老师排名呢?是谁还在用高考选拔人才呢?老师只是跟着指挥棒在跑,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至少老师不是负担的源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