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开启“咬人”模式,如何对他说“不”才见效!

编辑:Katie

  孩子在用“咬人”的方式,主动的争取关注

  这类孩子往往内心是没有存在感,这里的存在感是指孩子自己觉得在别人的心目中的位置不稳定,纠结自己是否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密切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依恋关系的模式,不同的依恋关系会形成孩子一生与他人相处的心理模式,从而需要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由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饥饿、冷热、长牙等等不舒服的体验需要爸妈悉心的照顾,而爸妈教养孩子的不同方式,形成的依恋关系分为四个类型:

  安全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对孩子的信号作出敏感反应、积极关注,很好把握孩子的情绪,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并引导孩子成长。

  这类父母稳定的表现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很少会采取攻击行为与人相处,占人群中的65%。

  抗拒型

  父母认为教养孩子是件麻烦的事情,心情好就照顾得,心情不好,就忽视孩子。

  这类爸妈在孩子面前情绪不稳定,甚至会采用打骂的方式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只能够用自己哭闹,甚至咬人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类型的孩子是最有可能出现咬人行为,占人群中的10%。

  回避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要不就全部忽视,要不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改造对象,一直坚定孩子要听自己的话。

  这类父母情绪稳定,教养方式僵化。孩子自己内心里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只是父母的所属品,这个类型的孩子也不会用咬人的方式来争取关注,占人群中的20%。

  混合型(矛盾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综合了抗拒型与回避型两类,是对孩子的行为以奖惩为主,常常忽视孩子的表达。孩子想接近,但又害怕曾经受过的伤害。

  这类父母照顾孩子的衣食,不照顾孩子的心灵,这个类型也会采用咬人来关注,占人群中的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