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父母应明确两者区别,选择适合的营养补充剂
1、保健食品入门门槛低,品质难控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做过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网络调查,保健食品被当选为网友最不放心的食品。因为保健食品不仅没有治疗作用,无需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后即可上市销售;而药品要经过药监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批准上市,一个药品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经历好几年的过程,无论从疗效还有安全性方面都需要临床试验的支持和验证才允许上市,药品具备怎样的疗效,具体针对哪些症状,不良反应有哪些,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而保健食品不需要经过上述的严格审核便可投入市场,没有临床试验的检验,自然就没有明确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另外,药品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空气的清洁度、无菌的标准、原料的质量等必须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对制药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厂都要达到GMP标准。而营养型的保健食品和食品则可以在普通的食品厂生产,它们的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得多。
2、保健食品存在来源风险,不可轻视
0-3岁是宝宝发育的黄金时期,其中维生素AD的作用功不可没,不仅可以促进钙吸收,增强抵抗力,对视觉发育和造血功能也有重要作用,对佝偻病、夜盲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有预防作用。不过,很多妈妈在给宝宝的选择上可是犯了难,一些妈妈会选择鱼肝油进行补充,认为“纯天然”“无污染”,可是事实真的这样吗?首先,鱼肝油是从鲨鱼、鳕鱼等深海鱼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黄色、带腥味,随着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海洋生物的体内富集重金属和毒素,其提取物中还会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可能。另外,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D比例不可控,大多数都为10:1,而“药”字号的维生素AD滴剂多为人工合成(比较知名的是达因药业生产的伊可新),有效成分更精准,剂量也更明确,而且《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在0-7岁的儿童,维生素A与维生素D需要量的最佳比值为3:1,如此精准的控制,也需要通过人工合成来实现。
婴幼儿身体娇嫩,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各方面机能作用还不完善,不可盲目选择保健食品,更不要盲从听从“祖辈经验”或者“朋友推荐”,应根据医生推荐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