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喂养不当--呵护肠胃,进食适龄食物
一部分妈妈过早或过多地以粥类、粉糊喂养宝宝,碳水化合物过多可能会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另外,还有部分妈妈未按时按需逐步添加辅食,在宝宝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种类或改变食物成分,宝宝肠胃会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进而发生腹泻。
专家建议家长,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步添加辅食。务必要先从小剂量开始增加,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排出正常,方可逐渐加量;种类也应该由少至多,直到宝宝的肠胃可以消化吸收。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切勿放入任何调味料。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导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发生腹泻时应停止辅食添加,待腹泻好转后再逐步添加。另外,坚持补充维生素AD可大大增强宝宝的肠胃抵抗力。
温度骤然变化--室温适宜,注意腹部保暖
有些宝宝白天玩闹时,腹部不小心露在外面受凉;或在睡觉时,会习惯性踢被子。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到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腹泻。
在日常护理上,父母应注意宝宝的内衣不可过小,应护住肚脐,保证肚子不会受凉。平常注意居室温度要适宜,可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小一点的宝宝可以穿连体衣睡觉;妈妈在半夜醒来时需检查宝宝是否盖好被子,以确保宝宝的腹部保暖。夏天室内的空调不可直吹宝宝,室温不可过低,避免宝宝受凉。
外界病菌感染--注意卫生,定期清理消毒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表现为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病毒感染性腹泻也是宝宝常见腹泻类型,这种腹泻常发生在秋季,也称为“秋季腹泻”,主要特点是大便次数很多,且呈稀水状。由于宝宝腹泻期间大量丢失水和电解质,往往表现为体内电解质失调、脱水,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也可能伴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