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效应”之丰富专业的知识
做为家中的“顶梁柱”,爸爸应该是“学富五车”“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形象。所以,专业、科学的育儿知识,应该是各位爸爸的必备技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有关宝宝的健康方面,理性的爸爸有时候会比感性的妈妈更关键。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爸爸们应该了解到,宝宝添加辅食应该在4-6个月开始添加,最晚不可晚于6个月,并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另外,对于宝宝的营养补充方面更应该“驾轻就熟”。要了解人体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不同时期的孩子根据我国营养摄入水平的不同,应注意某些重要营养素的补充。比如宝宝出生15天开始,应给他补充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并持续补充到3岁,维生素A和D同时补充,能预防婴幼儿时期佝偻病和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对宝宝的骨骼发育、视觉发育、免疫功能的建立非常重要。
半岁以后的宝宝由于胎儿时期储备的铁逐渐耗尽,如果膳食铁摄入不足,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定期检查血色素和血清中铁含量很有必要;对于偏食、挑食、生长发育缓慢的孩子,可能存在锌元素的缺乏。我国婴幼儿普遍钙质摄入达不到推荐摄入标准,小婴儿应在6个月开始补充钙制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吃奶量少的孩子应尽早补充……
“爸爸效应”之重要角色的定位
父亲的角色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异于母亲的男性存在,对于孩子的性别社会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示范可以让他们找到角色认同;对于女孩子来说,他们对异性的认识,则是从父亲开始的,如果成长过程中跟父亲没有良好的互动,那么长大后跟异性的关系就可能出现偏差。所以,作为爸爸,做好儿子的性别角色示范,得体地跟女儿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参与。
在孩子眼里,母亲一般是温存的、细腻的,而父亲的生理结构和角色承担则使得他成为力量的象征,称职的父亲会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爱。爸爸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对于教育氛围的创设,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如果爸爸能够与妈妈协同营造富有教育性的家庭环境,也是兑现育儿责任的行为之一。
俗话说,父爱如山,只有在爸爸独有的男子气概下,孩子才会更加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才能更加勇敢。爸爸们都行动起来吧,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中,让“爸爸效应”发挥最大化,让宝宝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