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国际大牌童装有毒 选购童装必看攻略

编辑:Jade

  盘点国内童装市场4大乱象

  2012年8月1日,我国纺织产品新国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两年多过去了,利益当前的童装市场仍不规范,很多品牌都在打擦边球,甚至很多所谓大品牌也纷纷无视规范直接违规。据调查分析,目前国内童装市场存在以下四大乱象:

  1、新国标执行不力?利益至上是最好的解释!

  新国标规定: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必须符合A类标准,不符合的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很多品牌的童装标识五花八门,有的仍然标注显示2003年旧国标,有的虽然标注为B类,却没有其他任何标识能让消费者判断是适合什么样身高或年龄的孩子穿的。还有的童装品牌或许意识到应该执行新的标准了,就将标识牌上的“GB18401-2003”中的“2003”直接用签字笔涂改成“2010”。另外还有一些童装干脆没有标注应该标注的信息,仅仅标注“一等品”和价格等信息,并对外宣称这是外贸转内销的童装……

  据了解,婴幼儿服装A类标准要求甲醛含量小于等于20mg/kg。甲醛是由纺织纤维加工成服装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婴幼儿服装对甲醛含量的要求提高了,企业不得不升级或从国外进口更高质量的环保型的服装涂料和油墨,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新国标实施两年多而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2、小童大童傻傻分不清?打擦边球才是真相!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2岁多的小童长得快,不得不选择100公分以上的大童服装,然而100公分以上的服装按新国标规定是可以执行非A类安全指标的。也就是说,3岁以内的小童同样有可能穿着非A类标准童装。精明的企业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家长就不难看见一些童装标注的安全技术标准为B类,而年龄则标注适合2-4岁孩子,例如H&M、ZARA的童装便是如此。其实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商家如此标注也并未违规,因为年龄段是商家额外标注的,企业的这种行为也只能解释为打擦边球。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尤其“有良心”,不但0-3岁婴幼儿服装执行A类标准,甚至连3岁以上大童、孕妇及一般成人的服装,都标注A类安全技术标准。这类企业能够自主自律,肯定能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是,消费者在选购服装的时候也必须擦亮双眼,所谓的A类标准产品是否货不对版?专家表示,企业承诺对原本可执行B类标准的服装而标注A类标准的标识,若通过检测其达到了B类标准而未达到A类标准,那也算是违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