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眼中5大“坏习惯” 孩子没必要改

编辑:zhangxiaoqi

  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们可以把“扔”和“捡”当成个亲子游戏来玩,在家里腾出空间开辟“游戏角”,给宝宝准备颜色不同、质地各异的玩具扔着玩,在“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还能制定游戏规则,轮流来“捡”与“扔”,父母对宝宝的积极回应可以激发宝宝的积极反应,使其产生自信与满足感。


有时孩子将扔东西当成一种游戏

  家长眼中的坏习惯3——用手抓饭

  孩子长大时,有时吃辅食时直接用手抓饭菜,甚至直接伸手到汤碗里捞,不论什么都往嘴里塞,或者开始争碗争勺了,搞得饭菜满地时,父母可别生气,这是“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

  其实,用手抓饭的宝贝才是健康的。当宝宝试图用勺子舀到点东西,然后用不灵光的手腕向回伸,千方百计把手里的勺子送进嘴里时,那是他们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间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BABY椅,让他和家庭成员在同一高度一同进餐。进餐时给宝宝穿件罩衣,给宝宝的饭菜汤只装一点点,给宝宝用塑料碗勺以免摔坏。在孩子抓饭吃的间隙,不妨趁机喂饭,让孩子养成要吃饭的习惯。

  家长眼中的坏习惯4——吃手指

  孩子吃手指不是一件坏事,说明孩子手眼口结合好,孩子喜欢吃手把孩子手洗干净,一般孩子睡熟了就会松开嘴吐出手来。我的外孙子也吃手睡觉,不过睡着了自己就松口手出来。但是。

  当小宝宝处在口腔敏感期,喜欢爱吃手指,有些家长一看都立刻将孩子的手撇开,企图用这种行为来让孩子改变。其实,孩子吃手指是在通过嘴巴感知世界,孩子吃手指,说明孩子手眼口结合好,也是一种寻求安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