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宝宝患“病心” 准妈警惕环境因素

编辑:luxinhua | 出处: 太平洋亲子网

  记者获悉,国外有医生尝试进行胎儿“先心”手术,即在胎儿26~30周时,采用导管介入治疗,对母体腹壁穿刺或者利用阴道镜、胎儿镜,以粗细不到一毫米的导管直接给患有复杂心脏病的胎儿“补心”。而在国内,由于受医学伦理、经济负担等的限制,这种手术还没有开展。


孕期装修当心 宝宝易患“先天心”

  “先心”病种类繁多,如何判断孩子的手术时机?陈寄梅说,房缺损、室缺损等轻微“先心”病,一般在孩子出生后一年之内有可能自然愈合。如果没有愈合可能,出生后越早做手术越好,最晚不要超过学龄前。

  而对于复杂“先心”病,例如左心缺,由于缺血导致左心萎缩,如果不予干预,出生一周内90%的患儿会死亡,即使侥幸存活,将来也会发展为单心室,可能夭折。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出生一个月内必须手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确诊就要马上进行手术,否则将引发心衰。

  提醒

  别漏掉 非紫绀型“先心”病

  “防控‘先心’病的当务之急是推广胎儿心动图筛查,给家长更多选择权。”刘小清呼吁,每个孕妇都应做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先心”病的最佳探查时机为怀孕20~24周。

  以目前广东的诊疗水平,严重复杂的“先心”病产前多数都可以诊断。不过,查胎心不可能100%的发现“先心”病,例如心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轻微心脏病,在妊娠期是无法100%确认的。

  专家提醒,孩子应该定期做儿童保健,在听诊时检查有无杂音和异常。家长要注意别放过“先心”病的任何线索。如果发现孩子有口唇发紫、皮肤黑等紫绀症状,反复得肺炎、感冒,就应该去医院做心脏的检查。不过,复杂“先心”病多表现为紫绀型,而轻微“先心”病多表现为非紫绀型,容易被漏诊。刘小清说,非紫绀型“先心”病常表现为婴儿体型小、体重轻、发育迟缓、不长肉、容易烦躁、运动时气促等。

  小贴士

  六类情况应做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专家指出,以下六类高危孕妇的宝宝先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因此最好能进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1、高危妊娠或过期妊娠的孕妇。

  2、孕早期检查发现羊水过多或过少。

  3 怀孕头三个月有感染史或服药史,尤其是因感冒或者病毒性风疹而用药的;有长期接触毒物及放射线史,例如从事化工行业者;患有血液病、内分泌病、结缔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或遗传病;孕妇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有服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避孕药、镇静剂、感冒药,有农药、射线、化学制剂接触史。

  4、孕妇曾有死胎、自然流产、缺陷儿生育史。

  5、有先心病家族史。

  6、近亲婚配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