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撕纸行为并不是不能理解
当宝宝大一些,大概在1岁左右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兴奋就咬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宝宝自身宣泄情绪的发式,不过是用错了发泄方法而已。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父母要注意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三、撕纸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视频,有一个六七个月的宝宝,只要爸爸妈妈 在他面前撕纸或者自己撕纸的时候,总会咔咔咔的大笑,很可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宝宝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基于一种好奇心理的,当他们发现用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张的形状而且有发出声响是一件很神奇、很好玩的事。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好奇心也得到满足。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应该阻止宝宝的撕纸行为,毕竟这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撕纸对宝宝来说,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而且爸爸妈妈还在一旁慢慢教导宝宝撕出不多的形状和轮廓,让宝宝多图形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撕纸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
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文本或者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当宝宝撕完纸后要及时清洗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