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孩子在三四年级时成绩下降,如果家长采取的是冷静分析和积极应对,给孩子信心,也许孩子很快会走出这个低谷。给孩子转学,用处罚、加大压力,甚至武力的办法想扭转局面,却让孩子身心受伤。孩子完全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现在,要解决的其实不是学习问题,而是让孩子重新感受到爱,重新爱上生活。再用体罚解决问题,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从小不怕惯 长大金不换”
俗话之四:从小不怕惯 长大金不换
亚梅把儿子送到了考场——今天有一项重要的英语竞赛。儿子已经14岁了,上了初三。可是,亚梅还如同对待一个小学生一样,给儿子检查着准考证有没有带,笔是不是够用。
进场的铃声响了,儿子一定要让妈妈送自己进去。亚梅向门前的老师们赔着笑脸,请求给自己这个“特殊待遇”。可是,老师们不同意,儿子犯了脾气:“你不送我进去,我就不考了。”不论亚梅怎么哄,儿子就是不动地儿,亚梅的汗不停地往下流。她再三地求着门前的老师:“求求你们,让我送孩子进去,我怕他找不到考场。”可是,不论怎么交涉,亚梅也进不去大门,儿子也不肯让步。眼看考试的时间就要到了,亚梅一把拉起孩子推开门口的老师,冲进了大门。
后边老师的呼喊,前边老师的拦阻,亚梅都没理会。她拉着孩子冲过了好几道“关卡”,直到把孩子推进了应去的考场,亚梅才长出一口气。她被一大批老师包围住了,大家的指责声不断,亚梅心里却比刚才踏实了,因为她知道儿子已经被她安排好了。
亚梅是把孩子当一件“珍品”来“供奉”的。儿子的一切都由她一手包办。孩子挑食,她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她辞了工作当全职妈妈。孩子爱发小脾气,她把自己“训练”得百依百顺。亚梅把儿子捧在掌心里,孩子没自己洗过内衣,没自己热过一次饭,甚至没自己去买过一件东西。亚梅每天累得腰酸腿疼,孩子的生活能力却越来越差,越来越任性,她却总是安慰自己说:从小不怕惯,长大金不换。亚梅相信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改掉这诸多的坏毛病,就像树大自然直一样。
观点:的确,我们不能苛责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把许多事做得尽善尽美,他们没有掌握的一些技能、养成的一些习惯会随着成长逐步增加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因为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再想去纠正,可能会事倍功半。就像在空白的纸上作画容易,但在一张涂污的纸上再创作就难了。培养孩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足够的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起学习成绩来,这些更重要。把自己永远当成孩子的拐杖,孩子就失去了自己行走的能力。单纯地期待树大自然直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