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症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痢疾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其发作时会导致儿童身体不适,精神萎靡,甚至烦躁不安。了解小儿痢疾的症状、原因及应对措施,对于家长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一、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的症状因年龄和病情轻重而异,以下是常见表现:

  • 婴幼儿菌痢时,可能伴随发热,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时甚至可能惊厥。
  • 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不安,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存在里急后重的症状。
  • 大便性状异常,可能为水样便、黏液便或带血便,伴随排便次数增多但量减少。
  • 反复发病的患儿可能出现脱肛现象。

二、小儿痢疾的原因

近年来,小儿痢疾的发病特点有所变化,主要原因包括:

  1. 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婴幼儿饮食日益多样化,辅食添加过早或种类过多(如西瓜水、苹果泥、鱼虾等),容易因食品保存不当或喂养过程中的污染而感染病菌。
  2. 发病季节不再局限于夏秋:由于食品供应的全年化,冬季也可能因食用水果或海鲜而感染菌痢。
  3. 症状不典型:尤其是低龄儿童,初期症状与普通腹泻相似,可能漏诊或误诊。建议家长在就诊前留取大便样本,2小时内送检。
  4. 易发展为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即为慢性菌痢,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5. 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症状,可能引发高热、惊厥、神志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6. 治疗依从性差:儿童服药困难,常因害怕静脉输液而拒绝治疗,或因疗程不足导致病情反复。

三、小儿痢疾的应对措施

一旦确诊小儿痢疾,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 将患儿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时清洗和晾晒患儿衣物。
  • 让患儿卧床休息,按医嘱坚持用药,切勿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复发或转为慢性。
  • 高热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体温超过39.5℃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 鼓励患儿多喝水,建议饮用糖盐水,并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情况,可能提示中毒性菌痢,应立即就医。

四、预防小儿痢疾的建议

为了预防小儿痢疾,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添加辅食,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过早或过多引入高风险食物。
  •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
  • 确保饮用水和食物的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消化道问题。

结论:小儿痢疾虽然常见,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